
连亏4年的永辉超市,仍在“胖改”的路上狂奔。在叶国富入主之后,永辉“以胖东来为师”,全力推进战略转型。
如今,转机尚未出现,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张轩松却选择减持套现4个多亿。不止如此,其他高管也频频减持。在永辉转型的关键时刻,核心高管为什么减持离场?永辉“胖改”何时迎来出头之日?
董事长套现离场
11月11日晚间,永辉超市发布股东减持公告。
公司持股5%以上股东、董事长张轩松及一致行动人“上海喜世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—喜世润合润6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”,因自身资金需求,拟减持最多9075万股股份。
目前喜世润合润6号持有永辉超市近1.7亿股股份,是公司第五大股东,若本次减持计划全部执行完毕,其手中53%股份将被卖出。
截至2025年9月30日,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永辉超市12.75亿股,占比14.05%。张轩松为永辉超市法定代表人、董事长、董事等,持有该公司8.72%股份。
减持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(11月12日),永辉超市开盘下跌,最终以4.61元收盘,若以该股价粗略计算,该股东本轮减持执行完毕后将套现约4.18亿元。
就在本次减持的前四天,11月7日,永辉超市副总裁罗雯霞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股份10.87万股,减持价格为4.59元/股,减持总金额约49.89万元。
更早之前,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于7月减持其所持有的1.14亿股股份,目前已不再是永辉5%以上持股股东。公告显示,京东世贸此次减持永辉超市的价格区间在4.32-6.39元/股,减持总金额超过6亿元。本次减持完成后,京东世贸持股比例为1.6791%。
业内人士称,尽管永辉推进门店调改等转型举措,但转型成效尚未完全显现,且转型过程中存在成本过高、盈利周期长等不确定性。股东出于对转型节奏和效果的观望,选择减持降低持仓风险。
淡出权利中心?
目前,张轩松虽然是永辉第二大股东、董事长,但却已经淡出权力核心。
2024年,名创优品全资子公司俊才国际以62.7亿元代价,收购永辉超市29.4%股权,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。2025年3月,永辉发布公告称,为了加快改革转型步伐,拟正式成立改革领导小组,名创优品实控人叶国富担任组长。
2025年9月,永辉超市又聘任90后王守诚担任CEO。这位兼任永辉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的90后高管,出身自永辉管培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永辉宣布学习胖东来模式进行调改时,王守诚担任小组负责人,牵头运营标准体系建设。有评论认为,他当上CEO,或许透露出叶国富平衡永辉现有团队的考量,但也体现了大股东对其重视程度。
这一系列的人事安排,让外界觉得,创始人张轩松已不是永辉核心角色,无法左右公司的航向。作为创始人,张轩松早年靠一家小超市起步,最终带领永辉登陆资本市场,成为A股市场“商超生鲜第一股”。
上市,是永辉成长路上的关键一步。借助融资优势,永辉获得腾讯、京东等巨头关注,门店扩张进入加速期。2015年永辉营收突破420意义,较上市时的百亿增长3倍多。2018年,永辉门店达1275家,市值突破千亿门槛。
复盘来看,2018年是永辉的一个关键转折。当年,张轩松和张轩宁兄弟二人,向腾讯转让5%股权,一次套现42亿元。不仅如此,兄弟二人因“经营策略上存在重大分歧”,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。
兄弟同心,其利断金。兄弟不同心,永辉则最终迎来连年亏损的格局。
新帅接棒,能否顺利穿越周期?
自2018年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、张轩宁两兄弟“分家”,张轩宁带领云创从永辉超市报表中剥离,2021年任命李松峰为首席执行官,再到2024年叶国富62.70亿元入股,永辉超市逐步进入了“后创始人时代”。
2025年10月,永辉超市首届新品发布会上,永辉超市创始人、董事长张轩松并未露面,对外代表永辉超市发言的,是新任CEO的王守诚。
在“胖改”的最后一段艰难时期,永辉超市确实需要托举一位能够平衡新旧利益方、承接胖东来流量与光环的“自己人”,但现年34岁、年薪116万元的王守诚,是否能够扛起大旗,助推永辉超市完成最后的周期穿越,仍需验证。
经过一年多的调改,永辉超市从胖东来学到了精简SKU、打造自有品牌、供应链改革、打磨极致服务等等,但要真正从“形似”过渡到“神似”,并且找到符合自身的发展路径,永辉超市仍要解决许多问题。
毕竟,胖东来之所以是胖东来,有一系列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比如偏居一隅不图扩张、在本地极具吸引力的薪资待遇、供应远高于本地消费水平的品质商品等等,这些都与永辉超市全国扩张的基因有本质区别。
从市场反馈来看,原因就是一些消费者出不少永辉超市胖改店在开业爆火一段时间后,都会逐渐回归平静于好奇“一日游”后会发现,胖改店内的商品并没有太稀奇。
反而永辉超市早期沉淀下来的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,习惯于传统的卖场模式、现场“挑拣”果蔬商品的购买方式,对于转型之后突然变得“精致”的永辉超市,有些不太适应。
如何在提高胖改店员工待遇的同时,平衡供应链改革与门店投入带来的财务压力,如何将胖改店的细致标准严格落实至全国数百家门店,又要如何开发真正有用户需求的100个亿元级大单品,这些都是永辉超市自己要解决的问题。
除此之外,在即时零售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,如何快速跟上节奏,提高线上业务占比,是永辉超市完成闭店后的下一个核心任务。
2025年5月,永辉超市曾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,将加快在关店较多地区布局前置仓,填补关店地区的市场空白。在这之后,永辉超市在重庆、南昌、西安等地开出多个前置仓,也在组织结构上设立了到家事业部,并在南京成立了全国到家事业部供应链公司总部,意味着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的分别独立。
最新数据显示,永辉超市前三季度线上业务收入占比18.33%,相比过去几份财报这一比例不升反降。如何在线下业务尚未完成整顿的同时,开启线上业务的扩张与增长;如何解决自身线上线下业务互搏的问题,都是永辉超市的重要课题。
如果说永辉超市的第一个10年借助了“农改超”的东风快速发展,第二个10年凭借资本的力量实现全国化布局,探索各种新零售业态,那么永辉超市的下一个10年,并不在于能否再造一个胖东来,而在于能否在传承与创新中,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