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清单,几乎每月都在“刷新”。
价格治理常态化 1125个中成药被点名
近日,内蒙古医药采购网发布《关于开展2025年第三批医药价格风险线索处置工作的通知》,涉及1125个挂网价格在10元以上且日均治疗费用价差较大的中成药。

此次治理波及众多知名药企,内蒙古要求各相关企业核算日均治疗费,自主降价至同品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3倍以内。
超过3倍(含)的进行黄标价格管理,超过5倍(含)的进行红标价格管理,高于10倍及以上且竞争充分、供应稳定的暂停挂网。对于日治疗费用不超过5元的药品,不进行黄标和红标预警。


不仅是内蒙古,近日辽宁(1111个)、天津(886个)、山东、山西(343个)、四川(1305个)、新疆(759个)也相继开展了中成药价格风险治理工作。



各地的治理思路基本一致——以已挂网同种药品最低日治疗费用药品价格为锚点,推行“红黄绿灯”式的分级管理及超出10倍暂停挂网措施。
赛柏蓝梳理发现,大部分省份中,像安宫牛黄丸、板蓝根颗粒、牛黄解毒片、护肝片、六味地黄丸、复方丹参片、当归补血丸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常用药,均被纳入了治理范围。
或许是考虑到企业间因中药材原料、生产工艺等差异导致成本不同,治理也留出了申诉空间。如山东省表示,企业可主动发起申诉,对暂停挂网的原因不作限制,给予了企业缓冲余地。
总的来说,中成药价格监管的信号愈发强烈。今年7月流传的《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(第一批)》,精准对准日均费用价差超10倍且价格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。
赛柏蓝观察发现,中成药价格治理工作不仅全国大范围覆盖,目前部分省份已呈现月度动态监管的趋势。
今年7月,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国家医保局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,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,对异常价格予以标识,推动各地持续纠治不合理的挂网高价。
第四批中成药集采进行 中药产业深度洗牌
除实施挂网药品价格专项治理,组织开展集中带量采购、滚动推进医药价格风险处置、开展零售药店线上线下价格比较,均是深化中成药价格治理的关键举措。
在第46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上,有专家表示,2024年全国药品采购价格指数连续六年平稳下降,以2018年为基期,中成药总体下降超20%。
目前,第四批中成药集采已启动,与前三批相比,覆盖面明显提升——共纳入28个采购组中的33个通用名,涉及90个药品。90个药品中独家剂型40个,独家品种6个,同时首次纳入OTC产品。

参考中成药前三批集采,降幅在42.27%-68%左右。中成药的每一次降价,都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。
高毛利的OTC产品和独家产品将慢慢告别“豁免区”。长期以来,这两类产品凭借其市场品牌溢价和独占性,是药企利润的重要支柱和价格治理的“避风港”。
从A股上市药企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数据看,销售毛利率排名前100的药企,中药企业有29家,平均销售毛利率(69家)为52.44%。
未来,中药企业需重新审视其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,也只有这样才能杀出重围。
国家第十一批集采“保质量、稳临床”的导向以及2023年7月《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》的落地,已为中成药价值给出了参考和新标准。
2026年7月中成药说明书修订“大限”将至,届时【禁忌】、【不良反应】、【注意事项】信息仍为“尚不明确”的药品,将依法不予再注册。一批中成药企业或面临危机,因此投入研发,开展循证研究,用扎实的临床数据证明自身价值,已成为中药企业无法回避的选择。
中成药市场的价格体系,正面临重塑。
附:部分中成药价格治理清单(公众号首页对话框回复“1124”获取全部清单Excel表格)
内蒙古

山西

新疆

上一篇:开除!字节打响“AI军纪”第一枪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