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红鲤鱼财经2024年中国人均财富投资报告》五:房地产——资产安全垫还是财富陷阱?

发布日期:2025-06-14 · 阅读量:0

       2024年,中国房地产进入“后黄金时代”。曾经作为家庭资产压舱石的房地产,如今却成为某些人财富焦虑的源头。价格涨不上去,流动性断崖下滑,租金回报率低迷,令不少“高杠杆房产投资者”陷入被动困境。

这一章,我们将从宏观趋势、价格走势、居民持仓结构、心理预期与财富影响五个维度,重新审视中国房地产与人均财富之间的深层关系。


一、价格:止跌未止跌,稳定中带有结构性下探

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在“保交楼、去库存”的主旋律下,表面趋稳,但结构性风险依然严重:

  • **全国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同比下降2.3%,**其中一线城市略涨,二线持平,三四线普跌;

  • **三线以下城市库存周期拉长至18个月以上,**个别城市甚至高达36个月;

  • **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29%,**成交周期明显延长,价格议价空间大幅增加。

  • 1749865697738

二、持仓结构:中国家庭仍有七成财富沉淀于房产

根据国家统计局与央行数据:

  • 中国城镇家庭资产中,房产占比高达68.2%,远超全球平均水平(欧美约为35~40%);

  • **人均住房面积达41.8平米,**但有效使用率低;

  • 有近一半“投资性购房”存在空置问题,部分三四线城市空置率超过22%。

这意味着,中国家庭实际拥有“看得见但动不了”的沉淀财富。即便账面资产高,但流动性差,无法用于现金流支撑或快速应急。


三、租金收益率:严重低于银行理财与债券回报

2024年,中国多数城市的房屋租金收益率仍在**1.2%~1.8%**区间徘徊,远低于:

  • 银行定期利率(2年期约2.05%);

  • 政策性国债收益率(3年期达2.4%);

  • 大型银行低风险理财(部分年化超3%);

  • 城投债与高评级企业债(部分达3.8%~4.2%)。

在不考虑资本利得的前提下,“房子=高风险、低收益资产”已成为共识


四、居民心态:从资产信仰转向防守与退出

**“买房是为了涨”**曾是广泛的心理锚定,如今已开始松动。2024年多项调研显示:

  • 34%的居民表示“不会再考虑投资性买房”;

  • 近40%的95后、00后倾向“租房+轻资产”生活;

  • 以城市为单位,不同群体购房意愿分化加剧。


1749865736463


五、财富影响:房产成为“双刃剑”

积极影响消极影响
为家庭提供基本居住保障占用大量资金,削弱流动性
作为抵押工具可撬动融资估值下降影响资产净值
社会认同感、婚姻条件支撑房产税、持有成本可能增加

尤其是部分多套房家庭,在2024年面对如下现实:

  1. 卖不掉(成交难),租不出(收益低),还不起(利息沉重),炒不动(预期塌方);

  2. 既不甘心亏本卖出,也担心继续贬值成为“资产黑洞”。


六、未来趋势展望:房产将从“主力配置”变成“资产补充”

**短期:**局部一二线核心区或因供给限制存在支撑,但大面积复苏几无可能;
**中期:**住房回归“居住属性”,自住刚需仍是政策护城河;
**长期:**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将被削弱,替代资产(如指数基金、黄金ETF、海外REITs)成为中产财富配置的主力。

结论:“房子是资产”不假,但不是唯一的资产;
“只有房产”的人群,将在下一个周期暴露风险。